🔧 2. 接线位置与接地效果演示法
将防雷器并联在电路关键节点(如配电箱总开关下方),遵循“最短路径原则”:输入端接电源线(火线/零线),输出端直接接地线(通常标识接地符号),确保引线长度最短(减少阻抗)。当模拟雷击(如施加高压脉冲)时,可观察到防雷器瞬间导通,电流通过接地线导入大地,同时配电设备保持正常运行2、4、5。这种接线方式突出了防雷器作为“安全阀门”的角色,直观体现其对过电压的泄放能力。
📐 3. 电路模拟与残压测试法
使用实例电路(如雷击浪涌发生器)模拟过电压场景:在防雷器两端并联电压表,正常电压下显示稳定值;当注入标准浪涌波形(如1.2/50μs脉冲)时,电压表读数短暂飙升后被防雷器限制在安全残压值内(如≤标称电压的1.5倍)。对比未安装防雷器的电路,设备端电压会因过压而损坏,直观验证防雷器的动态限压保护效果9、5。
通过这些方法,用户可直接观察防雷器从响应、泄放到恢复的全过程,清晰理解其作为过电压“缓冲器”的核心价值7、8。